20110209

事实有多重要

事实有多重要

牛人有云,社会是离人最近的,但是最难以捉摸,物理世界离人最近了,但是简
单多了。所以理工的说,你们人类太复杂,还是机器简单,文科的说,你们那东
西才难理解,根本不是人话。

我学的是理工专业,但是也有不少文科朋友。有的时候喝酒,就文科和理科的朋
友都有,这时候就有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比如讨论理工科的问题,比如机器咋修啦,哪个牛人又解决了啥牛问题啦,这时
候文科朋友就不吱声了。或者这样评价,你们讨论的东西好怕怕啊,好高深啊,
好有趣啊,好无聊啊。云云。

轮到人文类的讨论。如果讨论的是人类能听懂的,那么理工科的甚至啥科也不是
的,就敢插嘴。而如果人文类的搬出某某说某某早就提到过某某主义,理工科的
就闭嘴了。

当然,大家也有些共同的课题,比如领导或导师总之某权威是多么地完蛋。一般
地,人文类的否定的是前人牛人,理工的,反对的是管理者,或者更简单点的,
微软公司。

通常对微软的评价是这样的。首先从它的名字开始。此处略去若干字。

然后就是对微软编译器的贬低。为防止我的文科朋友骂我不讲人话,此处关于编
译器插话如下。

编译器是这么个东西。它是个程序。它的作用是把更像人类语言的指令转化成计
算机完全能理解的指令。类似于把汉语翻译成英文,然后菲佣才明白你要喝茶。
类似于你得喊留美同学给你的那只大猫作 Mr. Mary,如果喊 马利先生,它就断
然不跟你配合。

插话完毕。

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乐意这么开头,"微软的编译器,比如VC吧,真是垃圾啊。"然
后开始讲故事,哪哪天我在哪哪做个啥啥程序,blabla,最后总结,你看,垃圾
吧。

闻者点头称善。

文科的朋友用同样方式评价WORD,比如图片总是跑,不在指定的位置,但是却拒
绝尝试Latex。此时,文科同学会点头称是,垃圾。理科同学有时候就说了,"其
实那个功能是这么用的。。。。然后它就听话了。"

以上两件事的区别在于,后者理科同学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前者,理科同学是
是情感为依据的。

就我所知的有限范围,大部分以为VC垃圾的案例,都是你我垃圾而已。与文科同
学不会用WORD是一样的。我们还没有达到能够用到表现VC是个垃圾那样的功能的
程度。

微软是垃圾。这不是事实,而是一个判断。所有的判断,都是要有依据的。而事
实,必然是别人可以验证的。

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你看到的,我也能看到。那才是事实,不然就是你或我有幻
觉。凡是你这么这么做会得到这样这样的结果,我重复你的步骤,如果一步不
差,初始条件也一样,那么结果一定不会有任何差异。

如果这个世界是计算机的,那么某人对你女朋友说,"我没房没车没相貌没身材没
好老爸没GRE,你愿意嫁给我么?"如果说话的换成你,即使重来千次,结果也一
定还是相同的。知道这个事实,你就没有必要问上N次,甚至没有必要开口,徒然
受辱。

所谓人品一事,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计算机世界中。

事实就是这样的东西。以事实论,微软不是垃圾,你闻它有味么,它在垃圾箱中
么?

所以,微软是垃圾 这是主观判断。凡主观判断是需要事实作为依据的。初中学
的,所谓论点论据论证。即使你提供的所有论据都是真的(注意,我没有用"对的
"),所有论证都是符合逻辑的,还可能存在他人不同的也符合逻辑的推理,得
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更遑论你的事实就是假的。

所以当经常听到文科朋友说"啊,这个事实可能正如你所说,是假的,但是它不
影响我的结论。"

哥哥,结论是由论据论证得到的论点。如果论据是假的,你就要重来了。论证是
啥听都不用听。

所以,如果你用微软的VC编译器,出了啥毛病。也许是微软垃圾,还有一种可
能,是你的手法不够优秀。如果我给出事实指出用更优秀的手法不产生相同的问
题,根据"找不同",容易得出结论,垃圾的是微软之外的东西。

这样的情况不仅限于理工科领域,生活中处处可见。

感情,蒙蔽我们看清事实的眼睛。而如果没有事实,那么结论就无所依据。

比如,今天我被一段视频感动了。连看了四五遍,还开了低音炮。

链接放在文后了,你一会再看。

题目是"家驹前女友倾情演唱海阔天空,要有多勇敢,才敢在众人面前唱起。 当
听到第一声时,我震惊了!"想题目的意思是"黄家驹的生前女友"看后面的评论,
更加感动。

一席舞台,一袭黑裙,依稀黑发。一朵白花盛开在胸前,一张年轻而美丽的脸,
握住麦克难以自持的双臂。夫君王杰在旁鼓励胆怯的她,歌唱对黄家驹的怀念。

前奏响起,然后暂歇,等待她做好准备。激情高歌他们的理想。当最后的高潮到
来,她泣不成声,听者欢呼安慰,乐队安静在这一刻,歌者在高吭悲壮的旋律中
完成这一曲。

由未亡人演唱已逝者的心声。

我一遍又一遍沉醉在这一幕中,感慨她也应该是个极好的歌手。

但是。

她唱得太好了,所以我发动了八卦精神,查查他们的故事。

视频上有的她的名字,何嘉莉。GOOGLE,wikipedia。

是的,她也小有名气,在wikiepdia上居然也有条目。但是为何黄家驹的条目中
没有提到她呢?也许是并未婚配,所以。。。

何16岁即步入了乐坛。牛人成名早。

2006年嫁给了甜品大王。这审美情趣,愧为beyond的红颜吧。

等等,年龄。黄逝于1993年,而何出生于1980年。算了一下,斯人逝时,何只有
13岁,似乎差得还是大点。恩,大艺术家们大抵如此,不拘小节。

再看何的介绍。她老人家确实是如我所想,理应是个极好的歌手,竟然与容祖儿
女士同一时代,而且,还是容的师姐级人物。

再查。黄确有女友,之一,40多岁垂垂老矣。满脸皱纹矣。

黄家驹先生的歌曲流行的时候,我还比先生年轻很多。算了一下,他比我的导师
们年龄还要大些。

可是,年复一年。现在,黄家驹先生已经

他英年早逝,充满了理想和抗争精神。就像雷锋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永远年轻的,
断不能称雷锋大爷,聂耳祖爷爷也是挺怪的称呼。这后来也无意中令我形成了一
个印象,歌手们应该在盛年自杀,免得将来嫁给富二代。

回到正题。这位年轻美丽唱功优秀的歌手,并非黄家驹先生的女朋友。所以,有
些结论由于失去了事实作为依据,就得重新推演。

裴阳GTK++ 此前据以上错误的事实给出了一些推论,当时我还没看懂,请教了一
下。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他的意思大致是

1.天赋是随DNA传播的;
2.黄与他的女友有亲密行为,因此其女友持有黄的DNA;
3.因此黄的艺术功底也传播给了他的女友.

既然何女士不是黄的女友,当然,以上的逻辑链就断了.

这一伪事实既不能作为理论1的佐证,也不能作为结论3的论据.

事实有多大的力量?

它是脆弱的,只要证明其中一点是虚假的,它就消失了,不再是事实.

它也是强大的.只要整个论证过程中的哪怕一个论据并非事实,根据回归测试原
则,整个推论就得重新来过.

VC是不是垃圾,我们不知道; 别的一些结论,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谁谁
或谁们是不是傻艾克斯,我们也不知道.

在理工科同学们面前,事实,是更高的原则,它高于我们对于结果的偏爱.

如果论据的真假不影响论点的正确与否,我们还要论据干什么.我们只需要大声
喊出: IN 无论啥啥 WE BELIEVE.

以上.

视频很精彩,就是这个[http://share.renren.com/share/268966623/5009734732]。

No comments: